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 (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
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 (2)顾客 (3)债权人 (4)职工 (5)政府
(6)社会公众 (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n
TRtTCt
t1
(1i)i
式中,TR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C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二)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1、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薄上记录下来的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一是它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二是它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这一点更为重要)。 途,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是决策的基础。
4、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正常利润属于机会成本,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当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机会成本时,经济利润等于零,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称为正常利润。
计算会计成本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人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是一种机会损失)
对经济学家来说,只有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 ○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重要,会用)
(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这笔资金借给别人能得到的利息。
(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自己管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能得到的薪水收入。
(3)机器如果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零。
(4)机器如果原来生产产品A,现在改用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就是它生产产品A可能得到的利润。
(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就应当按市价来计算(用于出售可得的收入)。
(6)使用按目前市场价购进的物料、按目前市场工资水平雇用的职工以及按目前市场利息率贷入的资金的机会成本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7)机器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是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末可变卖价值之差。 [Page8—Page9例题] 3、经济利润的意义和计算:
机会成本:即当资源不用于本用途,而用于其他用途(其他用途中最好的)时的价值(收入)。
经济利润>0,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
用途,说明资源配置较优。
经济利润
5、经济利润与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还可用其他方式表示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 + 内含成本)
第一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要素。
第一节 需 求
一、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既定不变;“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指消费者不但要有购买欲望,而且还要有支付能力。)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不同的产品,影响因素也不同:
1、产品的价格(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通常需要量随价格的变化而作相反方向的变化。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Qx与Px呈相反变化。
2、消费者的收入(指消费者的平均收水平),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提高,需求量就增加;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就减少。I
对某些产品来说,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需求量的减少。 3、相关产品的价格(相关产品包括替代产品和互补品) ·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其替代产品的价格是按相同方向变化的。
·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按是按相反的方向变化的。
总之,相关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该产品的需求量。 4、消费者的爱好(指人们对产品的偏好和选择),人们的爱好和选择也与人们的习惯有关。
5、广告费用。广告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爱好和选择。(广告费支出越大,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以上只是影响产品需求量的一般因素,不同的产品往往还有影响需求量的特殊因素。
三、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记为:
Qxf(Px,Py,T,I,E,A, )其中:Q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 Px——为某产品的价格;
Py——替代产品(或互补品)的价格;
T——消费者的爱好; I——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对价格的期望; A——广告费。
以上仅是最一般的表示式,决策时必须估计出更为具体的需求函数来。Page15[例1—1]
四、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
f(p)。
2、需求曲线可用方程、图、需求表来表示。(第16页——第17页)
3、需求曲线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行业需求曲线、企业需求曲线。
(1)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2)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3)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4、任何需求曲线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
这是因此需求量的变动有自己的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5、为什么价格下降会刺激需求量?
(1)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出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 (2)原来因为价贵买不起的消费者也来买了;
(3)过去因为价贵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因为降价也来买了。 所以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反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重要) 1、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
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
的特定数量。
2、需求量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维持不动,这时,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3、需求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了位移,这种变动就称为需求的变动。
非价格因素变动,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而是引起需求曲线的平等位移,这就属于需求的变动。
需求发生变动,即使价格不变,也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减。 (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一个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一个是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
第二节 供 给
一、供给量
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
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其中:“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供给量的诸因素既定;“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指生产者既要有向市场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愿望,又要有生产这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缺一不可。 注意:供给量并不是生产者实际卖出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影响企业(或行业)供给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的价格。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产品的成本。这时原成本是指经济成本(机会成本)。
3、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此外,其他诸如政府的税收、补贴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的供给量。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式,最一般形式可记为:
(从价格形成角度来讲,比较重要)
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 一、供求法则
1、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决定市场价格。
Qsf(P,C,E, )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式中:Qs——某产品的供给量;P——某产品价格;C——某产品成本;E——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在诸多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中,价格是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 2、供给曲线:是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示式。 一般形式记为:Qs
f(P)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研究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使用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可用图形表示,也可用方程式表示,也可用一个供给表以一系列数字来表示。
3、企业供给曲线:表示企业对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4、行业供给曲线:表示行业对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由行业内诸企业的供给曲线横向相加而得) 5
4、供给量的规律:价格上涨,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减少。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供给曲线不变(非价格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化,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而变化。
供给量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
2、供给的变动则是指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不是一个单一的数,而是指一个供给表,或一条供给曲线,或一个供给曲线的方程。供给发生变化,即使价格不变,供给量也会增减。
第三节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此时的交易量为Q0称为均衡交易量;此进的价格P0为均衡价格。
当价格为非P0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P0的趋势,使价格朝P0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P0。
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2、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带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需求曲线位移)。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提高;需求减少,均衡
价格和交易量都会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供给曲线位移)。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涨,交易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如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具体变化见教材第22页——第23页) 3、需要说明的:
(1)上述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2)这里所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整个行业的(即市场的)曲线,不是企业的供需曲线。
二、需求—供给分析法
需求—供给分析法: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不仅可以分析溢成本”。
·外溢效益: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 供给、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供需曲线背后诸因素对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需求—供给分析法。
(第23页—第24页两个例子)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进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 2、资源的可替代性。
3、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价格信号) 资源和产品的价格是其相对稀缺程度的批示器。 一种资源越是稀缺,价格越贵。 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供求平衡。
(二)价格机制为什么能够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
就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不仅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而且价格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有反作用;涨价能刺激生产,抑制消费;降价能抑制生产,鼓励消费,正是这个作用使价格对经济起调节作用。
通过价格的波动,最终能使供求趋于平衡,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市场机制的不足
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条件下可能“失灵”的原因:
1、垄断因素的存在。(价格机制发生作用是以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为前提的,可现实生活中垄断因素大量存在限制着竞争的展开)
2、外溢效应的存在。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 ·外溢成本: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
3、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这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
4、信息的不完全性。
另外,市场机制本身还有一定的缺陷。(如收入分配的不公)
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要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 2、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流动。只有建立完善的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市场体系,才能保证社会资源都能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体系还必须是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为推动竞争,保证竞争的公平和公正,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要反对和抑制垄断
(2)要反对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3)政府还要为所有的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4)要采取法律和其他手段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竞争的正常秩序。
(5)还要为竞争者创造其他条件。
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从宏观上看,市场机制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如果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可能导致工人失业和经济萧条;如果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这种干预和调控不直接施加于企业,而是通过市场并利用市场间接进行曲的,主要运用的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各种市场动作的法规,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防止公害;
(2)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劳务,举办公共事业、实施必要的社会福利;
二、需求—供给分析法
需求—供给分析法: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不仅可以分析溢成本”。
·外溢效益: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 供给、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供需曲线背后诸因素对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需求—供给分析法。
(第23页—第24页两个例子)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进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 2、资源的可替代性。
3、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价格信号) 资源和产品的价格是其相对稀缺程度的批示器。 一种资源越是稀缺,价格越贵。 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供求平衡。
(二)价格机制为什么能够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
就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不仅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而且价格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有反作用;涨价能刺激生产,抑制消费;降价能抑制生产,鼓励消费,正是这个作用使价格对经济起调节作用。
通过价格的波动,最终能使供求趋于平衡,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市场机制的不足
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条件下可能“失灵”的原因:
1、垄断因素的存在。(价格机制发生作用是以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为前提的,可现实生活中垄断因素大量存在限制着竞争的展开)
2、外溢效应的存在。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 ·外溢成本: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
3、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这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
4、信息的不完全性。
另外,市场机制本身还有一定的缺陷。(如收入分配的不公)
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要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 2、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流动。只有建立完善的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市场体系,才能保证社会资源都能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体系还必须是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为推动竞争,保证竞争的公平和公正,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要反对和抑制垄断
(2)要反对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3)政府还要为所有的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4)要采取法律和其他手段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竞争的正常秩序。
(5)还要为竞争者创造其他条件。
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从宏观上看,市场机制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如果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可能导致工人失业和经济萧条;如果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这种干预和调控不直接施加于企业,而是通过市场并利用市场间接进行曲的,主要运用的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各种市场动作的法规,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防止公害;
(2)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劳务,举办公共事业、实施必要的社会福利;
5
(3)实施税收、劳动等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保持收入公平,(QQ)
保护劳动者权益;
(4)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优化经济结构,保证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
分析和估计企业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1)高需求是企业能够兴旺发达的前提
(2)需求是企业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一节 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
E=
Q变动%
X变动%
式中:E——需求弹性; Q——需求量; X——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也可理解为: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很多,可以有:产品价格、居民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等等。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计算公式:
价格弹
需求量变
△Q/Q性 动% =
价格变动%
△P/P=
△QP △PQ
式中:Q——需求量; △Q——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 P——价格; △P——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如果不知道需求曲线方程,但知道需求曲线上两点的坐标,就计算需求曲线上这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弧弹性。 弧
价格弹性
:
△Q21(Q1Q2)
EQQ2Q1PPP12
21P2PQ1Q2P(P1P2)
2
在计算价格弹性时必须注意:
第一,价格弹性公式中,分子和分母是按相反方向变动的,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所以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是负值。(通常用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第二,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回事,但有联系。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
小。
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大体上可以把需求曲线划分为四类 (1)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直线。
曲线上各点的弹性均为零(|p
|0)
,不管价格多高,需求量总是保持不变(需求变动率永远为零)。——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
(2)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 各点的价格均为(|p
|)
,只要价格稍微上升,需求量立刻降到零。——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
(3)需求曲线是一条方程为PQk的双曲线。 各点的价格弹性无数为1(|p
|1)
,价格变动一定的百分率,会导致需求量变动同样的百分率——单元弹性需求 (4)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点的价格弹性是变化的:(Page34图2—6(d))完全弹性需求、弹性需求、单元需求、非弹性需求、完全非弹性需求。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1)弹性需求的,提高价格会使收入下降。 (2)单元弹性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影响销售收入。 (3)非弹性需求的,提高价格会增加收入。 (教材第36页,表3—4)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收入、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1)总收入(TR):(教材第36页,图2—8)
(2)边际收入(MR):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加一
个产量能使总数收入增加多少。即:MR
TR
Q
。(理解教材6
第36页倒数第二段)
(3)平均收入(AR):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即
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这是因为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即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也增加;反入需求量减少。
也有例外,以经济学中,收入弹性为负值(P低档货,收入弹性 3、收入弹性应用举例
(1)用于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 (2)用于企业经营决策。
(3)用于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
1时,MR为正值;
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
两种相关的产品x和y,计算y产品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ARTR/Q。所以平均收入也就是产品的价格P,平均收入
曲线即企业的需求曲线。
○平均收入(即价格P)、边际收入、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0)的产品称
1MRP1 P
当当
P时,MRP; P
为其他值时,MR均小于P:P
P1
(关系如第36页图2—8) MR0;
时,
P1时,MR为
负值。
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就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 (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比重小的弹性就小。
(4)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其弹性就大;如果只看短期,其弹性就小。 6、价格弹性应用举例。
(1)用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例2—3]、[例2—4] (2)用于政策决策分析。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1、收入弹性的计算。
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 消费者收入变动的%
弧弹性:
点弹性:
交叉弹性=
Y产品需求量变动的% x产品价格变动的%
Qy/QyPx/Px
QyPx
Px
Qy
Px
dQydPx
Px
Qy
Px2Px1
Qy2Qy1
EPx
Qy2Qy1Px2Px1
不同的交叉弹性的值,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
EPx0,两种产品是替代品; EPx0,两种产品是互补品;
EPx0,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宏观看:
·交叉弹性的绝对值大——同一部门。 ·交叉弹性的绝对值小——互不相关。
=
Q/QQI
I/IIQ
点弹性:I
dQI dIQ
第二节 需求估计
需求估计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归结为两种: ·根据市场调查得到资料进行需求估计。 ·根据积累的统计资料,用统计方法估计。 一、市场调查
通常有访问法和实验法
1、访问法:就是将拟调查的项目,以面谈、电话或书面等形式
7
其中:I——点收入弹性。 弧弹性:EI
Q2Q1I2I1
I2I1Q2Q1
其中:EI——弧弹性收入。
向消费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资料。
调查对象可根据调查项目的要求来选择,或采用抽样方法确定。重要的是制定调查提纲。
调查的样本越多,所得资料越多,估计出的数据的可靠性也就越大。
访问法普通被采用,因为成本低,使用方便,还能当面了解消幂函数的性质:
·每个变量的弹性都有一个常数,它的值等于这个自变量的指数。 ·可用对数形式转化为线性关系,因而仍可用最小二乘法来找出它的参数。(第43页公式2—3)
一般来说,幂函数更符合需求变动的实际情况;但线性函数比较简便,在一般数据观察范围内,也能满足需求估计的实际需要。 费者的态度和对将来市场的意见。 2、实验法
第一种形式,现场实验法,在现有市场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作为实验市场,然后改变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来观察需求在一个时期或若干市场之间发生的变化。 第二种形式,实验室实验,在一个模拟的商店中,让选定的顾客带着一笔事先准备好的钱,在改变需求函数的变量的不同情况下购买商品,然后根据顾客购买行为变化的资料去估计需求。
两种形式的共同缺点:成本太高,因试验成本不能太大,影响了所得资料的可靠性和所得结论的推广意义。另外,现场实验的市场环境,实验者无法控制。 二、统计法
需求估计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回归分析法。
先选择需求函数的形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确定需求函数中的诸参数。
1、常用的需求函数有两种形式: (1)线性函数:
y1x12x2nxn
其中:y ——需求量;
x1,x2,,xn——函数中的诸自变量,分别代表影
响需求量的诸因素。
,1,2,,n——方程中待求的诸参数。
线性函数两个重要性质:
·每个自变量的边际需求量是一个常数,它的值等于这个自变量的参数。
·最便于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诸参数的一种方程形式。 (2)幂函数:
Qx1y2z3
其中:Q——需求量;
x,y,z——函数中的诸自变量;
,1,2,3——幂函数中待于的诸参数。
2、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方程中的参数。 假设
需求函数(回归方程)的形式为一元线性方程:yx 观察数据有:(x1,y1);(x2,y2);;(xn,yn)。 用观察数据求参数,的值的两个公式:
nn
nxiyii1
xii1
yi
n
nx2
i(n
x2
i)i1
i1
式中: n——观察数据成对的数目;
xi
——观察数据x的总和;
yi
——观察数据y的总和;
——观察数据y的算术平均值(
yi/n)
——观察数据x的算术平均值(xi
/n)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利用已知的x和y的观察数据,就能算出回归方程的参数,,这个回归方程就最能符合x和y之间的实际关系。
具体举例见教材第44页——45页例2—6
注意估计出来的,的值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是适用的。
第三章 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
优组合问题
一、怎样生产才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投入要素怎样组合才是最优? ·二是产品产量怎样组合才是最优?
8
二、投入要素怎样组合
·对现有企业——着重解决企业的作业率多高才最合理。 ·对新建企业——涉及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和多大的生产规模问题。
化/工人人数的变化=△Q/△L)
边际产量在生产决策分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在管理经济学中,这些问题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和寻找最优解来解决的。
三、生产函数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一般表示式:Qf(x,y,) 式中:Q——代表产量
x,y,——代表诸投入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劳动力
等。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的产品数量。即以企业经营管理得很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没有浪费为假设前提的(理想状态) 技术的任何改进,都会导致产生新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函数。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生产决策分析也就是对如何投入进行分析和决策。 四、生产函数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 1、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2、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第一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短期
生产函数)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这种情况在短期决策中经常遇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
1、总产量(Q):是指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2、平均产量(Q/L):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总产量/工人人数=Q/L)
3、边际产量(△Q/△L):指在一定的数量劳动力的条
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总产量的变
1、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
切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0时,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此时增加工人能增加产量;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0时,总产量为最大(斜率为零)。
2、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当总产量由线的切线和其与原点的连接线重合(斜率相等)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3、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 边际产量
(注意:以上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关系,这种关系一般地存在一于总值、平均值和边际值之间)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为前提的。收益递减的原因不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
第二,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就不再适用。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
1、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根据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这一阶段,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AB之间。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是正值,
9
不过要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OB。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呈递减趋势。
2、以上三个阶段中,只有第二个阶段是合理的。(从成本上看)
第一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即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即变动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两者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增加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停留在这个阶段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第三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呈上升趋势;由于平均产量下降,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也呈上升趋势。两者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不能超过OB,否则就会使成本增高。可见,第三阶段也是不合理的。
第二阶段: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故单位成本呈上升趋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在这一点上再增加或减少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第二阶段是经济上合理的阶段。最优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也只能在这个阶段中选择。
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寻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一般结论: 假定:MR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
P 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
那么,当MRP=P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 (教材例3-2)
第二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在长期规划中,在多种投入要素之间往往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这就是本节讨论的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
一、等产量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投入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同一个产量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投入要素来生产。
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
2、等产量曲线一个重要的特性:处于较高位置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量。
3、按投入要素之间能够相互替代的程序,等产量曲线分三个种类:
第一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第二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角线,或是折线。
第三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一般为向原点凸出的曲线。(所以会出现这种形状是因为对不能完全替代的投入要素来说它们的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一般随着投入要素x的量的增加而递减。)
这种类型的替代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投入要素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简称MRS)总是随着x的量的增加而递减。
4、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x取某值时,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要素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的投入要素y。
公式表示:MRS
△y
△x
△y
△x
就是等产量曲线在x取某值时的斜率,所以投入要素x取某值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就是等产量曲线上x取该值时
的斜率。同样,边际技术替代率也是随着x量的增加而递减。
二、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等产量曲线只能说明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有哪些不同地投入要素组合方式,还不能说明哪一种组合方式是最优的。为此引入等成本曲线。
1、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
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2、等成本曲线的表示式:
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x,y,它们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
E为总成本,等成本曲线的一般表示式为:EPxQx
PyQy
或Qy
EPPx
Qx yPy
Px
——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 Py
所以如果投入要素的总成本发生了变化,但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仍保持不变,那么曲线仅仅发生平等位移,因为它们的斜率未变。(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所代表的成本越高)
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ba,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种类型:ba,规模收益不变; 第三种类型:ba,规模收益递减。 二、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这三
见教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图解法。
已知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可用图解法来找最优的投入要素组合。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点,就是投入要素组合的最优组合点。
这点也代表一定成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画图方法:(教材61页 [例3—3]) 2、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组合以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用数学式表示:假设有多种投入要素x1,x2,,xn结合起来生产一种产品,它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
MPx1,MPx2,,MPxn,它们的价格分别为Px1,Px2,,Pxn 。
那么,只有当:
MPx1MPx2nP
时,各种投
x1
P
MPxx2
Pxn
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教材62页倒数第二段,理解就可以了) (教材62页——63页例题,[例3—6]经常用到)
四、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
第三节 规模对收益的关系
探讨问题: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即:在LKQ中,如果L和K都增加a倍,则
LK?
一、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假定aLaKbQ,那么根据b值的大小,把规模收益
改变生产规模时,随生产规模从小变大,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
1、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1)工人可以专业化。
(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3)其他因素。(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等)
2、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
(1)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
(2)设备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也要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 (3)通常工厂总会有一个最优规模。
注意: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可以经历相当长一个时期,但最终也要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3、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三、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生产函数Qf(x,y,z)中的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
(即增加k倍),会使产量增加h倍。也就是:
hQf(kx,ky,kz) 如果:hk,表明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递减;
hk,表明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hk,表明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递增。
有的生产函数可以把公因子k分解出来,一般可以得到:
hQknf(x,y,z)。可以用指数n来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
n1,说明规模收益不变; n1,说明规模收益递增; n1,说明规模收益递减。
有的生产函数无法把k作为公因子分解出来,则可以用不同的投入量代入进行测试,来判断在该投入量区间内,规模收益属于什么类型。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常的统计方法是回归分析法。
生产函数最常用的形式是幂函数。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QaK其中: Q——产量 K——资本 L——劳动力
a,b,c——常数
这种生产函数形式在经济上和数学上有一些重要的特征: 1、它的对数形式是一个线性函数
对数形式是:logQlogablogKclogL
设:logQQ',logaa',logKK',logLL',bc
产品转换曲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
L
·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即QB
/QA的值递增。 /QA的值递减。
·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左移动,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减,即QB
正由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只要企业的资源数量和构成是固定的,只要不同产品所使用的资源构成不同,因边际收益递减的作用,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该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
代入上式,得:Q'a'bK'cL'这样,就有可能用回归分析法对参数a,b,c进行估计。
2、边际产量递减
3、便于差别规模收益的类型
4、它的变量K,L的指数b,c,正好分别是K,L的产量弹性。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
组合问题
本章讨论:
1、确定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2、确定最优组合的实用方法——线性规划法。
第一节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需要两种曲线:产品转换曲线、等收入曲线。
一、产品转换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企业只有按产品转换曲线边界上的产品产量组合进行生产,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A,会使产品B的产量减少多少。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
QB/QA
产品转换曲线还有两种特殊形式:
1、产品之间不能互相转换的产品转换曲线——呈直角形。 2、产品之间能完全转换的产品转换曲线——倾斜的直线。 二、等收入曲线
等收入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
由于企业的总成本不给定的,所以总销售收入最大时,也就是总利润最大。
总销售收入:TRPAQAPBQB 或
QB
TRPPA
QABPB
QTRPAQA
B
P
B
每个总收入TR的值,都有一条等收入曲线。只要产品的价格不变,这些等收入曲线就互相平行,因为它们的斜率相同,都等于PA/PB
三、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确定
把等收入曲线画到产品转换曲线的图上,就可以找出这两条曲线的切点。这个切点就代表这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组合。
这种组合是产品转换曲线上各点中能使总收入最大、从而保证利润最大的组合。这点上两种产品的价格比率(等收入曲线的斜率)等于产品A边际转换率(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即
PA/PBQB/QA
由于企业要多生产QA的产量就必须少生产QB,所以QB是生产QA的机会成本。因此一个单位产品A的相对机会成本就等于QB
/QA。一个单位产品A的相对价值为PA/PB。
1、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大于其相对成本时,多生产产品A,少生产产品B是对企业有利的;
2、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小于其相对成本时,则少生产产品A,多生产产品B是对企业有利的;
3、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等于其相对成本时(PA/PB
,企业的产品组合为最优。 QB/QA)
计算每个隅角上的利润,选择最大的隅角,就产品x和产品y的最优产量组合。
(过程见教材第77页)
这两种决策方式在理论上是基本一致的,其中,线性规划法进行决策较为实用,但以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为前提。
四、影子价格(重要)
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某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价值作出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指导某一种投入要素的1个单位从企业抽走用于其他用途,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也正是该要素的机会成本。
通过对偶问题可以求得影子价格(本书不详细讨论) 一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表明如果企业增加或减少该资源或投入要素1个单位,会对企业的总利润带来多大影响。这一点对企业决策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它能告诉我们,哪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产量,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则利用不足,有富余。
第二,它告诉我们,为了扩大生产,管理当局用多高的价格去添购某种投入要素者划得来的。
第二节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实用方法
——线性规划法
一、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线性规划模型 一些假设:
1、每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利润是已知的常数;
2、每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方法为已知,而且它们的规模收益不变,即如果投入要素增加1倍,产量也增加1倍。
3、企业能够得到投入要素的数量有限,而且已知。 4、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最大。
短期内,企业可资利用的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因此,企业扩大产量要受资源条件的约束。这样,企业的决策问题就可以写成如下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
目标函数:Z
C1x1C2x2Cnxnmax(最大)
约束条件: 其中: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m1x1am2x2amnxnb2x1,x2,,x0
(教材第74—75页,例题)
Z
——总利润
x1,x2,xn——各种产品
第一节 C1,C2,,Cn——各种产品的贡献
b1,b2,,bm——各种可投入的量 i种投入要素的数量。 aij——第j种产品,单位需要
一、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非负值约束条件表示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是正值,负值没有意义。
第五章
是指适
宜用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反映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
在管理决策中,正确区别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是十分重要的。
二、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虽不直接用于决策,但它是确定相关成本的基础。 决策用的相关成本往往要通过对会计数据的调整来求得。(教材第81—82页[例5—1])
三、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增量成本属于相关成本,是在决策时必须思考的)
沉没成本: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那么,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发球非相关成本,
图解法和代数法比较简单,但应用面较窄;单纯形法较为复杂,但应用面较广。
二、图解法
图解法只适用于目标函数中只有两个变量的情况,因为超过两个变量就无法作图。
第一步,确定可行区域(过程见教材第75—76页和图4—8)
第二步,利用目标函数,在可行区域内找出产品x和产品y的最优产量组合,这种组合能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过程见教材第76页和图4—9)
三、代数法
离原点最远的等利润曲线一定会与众隅角中的一个相交。
是在决策时不予考虑的)
○怎样用增量成本做决策?
把增量成本与增量收入相比较,如果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说明这一方案会导致总利润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是不可接受的。
(过程见教材第83页例5—2)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和用增量成本做决策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
(教材第83—84页) 四、边际成本(重要的概念)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边际成本公式
MC
TC2TC1TC
QQ
21Q
公式中:产量为Q1时,总成本为TC1。产量
为Q2时,总成本为TC2。
五、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
把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为了便于分析产量变化和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便于确定相关成本,以进行决策分析。
第二节 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反映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就是:Cf(Q)。
一、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企业产品的成本函数取决于: (1)产品的生产函数; (2)投入要素的价格。
生产函数表明投入与产量之间的技术关系。这种技术关系与投入要素的价格相结合,就决定产品的成本函数。
具体来说:
·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不变,那么它的成本函数,即总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正比关系;(教材第85页图5—1)
·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递增,那么它的成本函数是:总成本的增加速度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教材第85页图5—2)
·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递减,那么它的成本函数是:总成本的增加速度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增。(教材第85页图5—3)
成本函数导源于它的生产函数,只要知道某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以及投入要素的价格,就可以推导出它的成本函数来。
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非常重要) 不以日历时间的绝对长度来划分。
所谓短期是指这个期间很短,以致在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这样形成的产量和成本
之间的关系,就称为短期成本函数。(图形是短期成本曲线)
所谓长期是指这个期间是如此之长,以致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在诸种投入要素中无论那一种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因此,有可能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投入要素结合比例,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长期成本函数。(图形是长期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函数通常用来反映现有企业中产量与成本的关系,所以,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决策。
·长期成本函数一般用于长期规划。 三、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函数的几何表现就是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又分许多种。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先生及其相互关系(见第86页图5—4)
总产量(TP)曲线: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形状为先递增、后递减。
总变动成本(TVC)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取决于总产量曲线,所以总变动成本曲线的形状必然是先递减、后递增。
总固定成本(TFC)曲线:总固定成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所以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
总成本(TC):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变动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的上方,两者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每一产量水平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都是相等的。
平均固定成本(AFC):等于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AFCTFC/Q),所以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并渐渐接近于零。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在图上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渐渐向x轴靠拢。
平均变动成本(AVC):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是总变动成本曲线图上联接原点到总变动成本曲线上该点的联接线的低利率。它的斜率最小点就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最低点以前,平均变动成本是下降趋势;最低点以后则是上升趋势;所以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呈U形。
平均总成本(AC)曲线: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ACAVCAFC)或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ACTC/Q)。(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联接线的斜率。)
由于平均固定成本向零接近,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平递减规律在起作用(注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适用于长期)。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就是工厂的最优规模。
五、成本函数的应用
1、假如一家公司下属有许多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边际成本都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当各个工厂的边际成本都相等时,各个工厂之间的产量的分配,能使总公司的总成本降低。
(教材第89页例如—3)
2、利用成本曲线分析,专业化水平高的工厂,是否一定是最优的工厂。
不能笼统地讲专业化水平高、成本低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也趋于接近。
边际成本(MC)曲线。某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由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一般是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也呈U形,其最低点处于总成本曲线上的拐点,因为拐点斜率最小。
①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呈下降趋势;②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呈上升趋势;③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即平均总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教材第86页图5—4)
文档编号:0000144VI设计长春理工大学(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V...
篇一:快乐的暑假生活作文350字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快要结束了,即将迎来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来自回想这个暑假,我感觉有很多收获,也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我按照暑期计划完成了很多任务。在学习方面,我预习了二年级的数学、语文。数学中背乘法口诀可不简单,刚开始背得很费劲,好在我每天都在坚持,最后熟能生巧,在“快算二十四”的扑克游戏中还战胜了妈妈!学习之余,我读了很多书,比如:《雷锋》、《小猪唏哩呼噜》、《神奇校车》、《三毛流浪记》、《小故事大智慧》、《少年奇才故事》、《少年博览》等等,还有一本让我着迷的《经典科...
关于改革聋校课程设置的思考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李陆军《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关于聋校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
网架施工满堂脚手架方案网架施工满堂脚手架方案一、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1.2主要规范、规程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3施工组织设计1.4参考手册建筑施工手册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建筑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二、工程概况三、施工部署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项目部创建“文明现场”、“样板工地”的根本要求。为此项...
所有的室内装饰都有其特征,但这个特征又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代性,把一个时代的室内装饰特点以及规律性的精华提炼出来,在室内的各面造型及家具造型的表现形式,称之为室内装饰风格。中国有中国古典式的传统风格,西方有西方古典式的传统风格,每一种风格的形式与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生活方式、文化潮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可称之为民族的文脉。装饰风格就是根据文脉结合时代的气息创造出各种室内环境和气氛。装饰风格是室内装饰设计的灵魂,是装饰的主旋律,而风格的主要种类分为:东方风格和西方风格。东方风格一般以有中国明清传统...
第十辑『亲情无边』亲情,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和永不会消失的依靠!亲情,像一棵枝叶茂盛、绿意盎然的大树,它的每一个枝节,都饱含着爱的情愫。成功时,有亲情的祝愿;失意时,有亲情的安慰。亲情,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为你遮风挡雨的时候……∮最可珍惜的感情◎卢卡斯一位母亲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非常哀痛,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急忙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
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2、教学活动设计: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
东海岛东海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东部,是古雷州辖地。在今广东省湛江市区东南面,今属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以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人龙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铸就了“雷州文化”的组成部分。这里是中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当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雷州文化”特色。是最具代表性的“雷州文化”地区之一,通用语言:雷州话。东海岛,位于湛江市区南部,北濒湛江港。北纬20°54′~21°08′,东经110°09′11″~110°33′22″。面积492平方公里,最长处32公里,最宽...
尊敬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们,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敬爱的爷爷七十岁生日,我们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欢聚一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家,向各位亲朋好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爷爷的生日宴会。谢谢!(鞠躬)此时,我感到不胜荣幸,能在这里代表所有的晚辈向敬爱的爷爷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爷爷,祝您生日快乐!(向爷爷鞠躬)爷爷,是您付出艰辛把我们子子孙孙养育成人,是您用成龙成凤的严爱供养子子孙孙读书成人。你走过风风雨雨七十年,给我们子子孙孙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刻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成功之道。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思想解放,才能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要在解决矛盾中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我们只有在解决矛盾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创新建筑勘察设计工作。目前我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体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的发展。一是...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
按照中央、省、市、县有关北京奥运安保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及xx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我局工作队员xx同志和xx同志于xx年7月28日下午,及时深入到马散村单位扶贫挂钩联系点,于xx年7月29日上午,县、镇、村工作组召集全村党员、村组干部,召开“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启动会议,这次参加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的工作队员有县档案局2人、县便民中心2人、镇工作组7人、共有11人组成,根据马散村实际,工作组分成两片管理,做到组组有工作组人员驻扎在村小组上,我局工作队员被安...
在县局开展的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深入开展。现将参加活动以来个人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小结如下:一、活动开展以来的学习活动情况:学习了:市、县纪委关于利用明察暗访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警示教育;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吴官司正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省纪委第二次全会精...
从今年7月末开始到八月初,我在吉林化工有机合成厂进行实习。实习期间,我在老师、工人们的热心关怀和悉心指导下,主动了解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各个车间的工艺流程以及所作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生产相结合,深入理解。用理论加深对实践的感性认识,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积极探求化工工艺的本质与规律。实习生活,满含着紧张和新奇,更从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我所实习的吉林化工有机合成厂,坐落在景色秀丽的龙潭山西麓,风光旖旎的松花江北岸,是一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吉化有机合成厂是国家“六五”期间投资兴建的大型...
我从2005年10月起负责城建口工作。两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与分管部门一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两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评议。一、履行职责情况(一)城乡建设工作。自分管城乡建设工作以来,坚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城乡建设发展现状,努力运用经营城市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重点,借助市场力量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从2006年7月开始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并将其作为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二是...
班委的评价: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对一般同学: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力。对入党了同学:该同学在本科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
秦始皇-嬴政集权:合纵连横,天下归一。汉高祖-刘邦驭人:帝王之道,审时度势,物尽其用!阵亡:大风起兮云飞扬,只叹今昔要离常成吉思汗-铁木真强掠:出阵!!!宋太祖-赵匡胤释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越王-勾践: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图强:闪(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唐太宗-李世民:控局:天下大事,尽为掌握。明太祖-朱元璋:强运:大运昌隆,无道不公。巾国英雄-花木兰迷离:可恶!易装:安能辨我是雄雌!阵亡:只叹木兰终是女儿身!天狼星-杨延昭天狼:拥旌一怒千军骇,瞋目三关万马嘶!混世魔王-程咬金:三板斧:吾乃混世魔王...
**融昌担保有限公司岗位职责为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各岗位责任特制订以下岗位职责。总经理一、组织落实公司董事会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审批公司每笔业务对公司的每笔业务负总责;二、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组织建立健全公司管理体系;三、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和部门职能;四、负责综合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贯彻公司工作方针、目标;五、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监督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度,催办、督办公司董事会、办公会、公司领导...
作者:心路驿站心路驿站《唱给红军妈妈的歌》《大爱齐天》 作者:退思斋主有你的草鞋走过,山路也平坦,有你的歌声飘过,野花也鲜艳。有你的双手捧过,泉水更清凌,有你的目光掠过,高天更蔚蓝。有你的指尖抚慰,石崖也温暖,有你的亲口咀嚼,草根也甘甜。有你的乳汁哺育,冰雪更圣洁,有你的鲜血涂染,大地更灿烂。红军妈妈呵,儿女们在呼唤,远去的一颗爱心将红烛点燃。世上的爱有千万种,千万种,这就是大爱齐天,大爱齐天。《我吟我歌》作者:心路驿站你穿过的草鞋啊,故事那么多。你唱过的歌谣啊,永存我心窝。你温暖的...
目录[隐藏]1什么是社会认同原理2社会认同原理的事例3相关条目[编辑]什么是社会认同原理社会认同原理指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人们乐于参照相似人的行为。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某时间某某街道,某某受害者正遭受某某强盗的迫害,周围有数百人观看,但是都无动于衷,连一个电话都不肯帮忙拨打…这样的新闻一出来,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现在的人真冷漠”,所有的媒体也会用同一个标题:城市人都变冷漠了吗?没错,我们都认为人们是变冷漠了。然而,有研究却表明:类似此种情况,若是只有一个旁观者...